成都gdp
2021年成都GDP达19916.98亿元,较上年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6.3%,其中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
成华区、锦江区、双流区和新都区GDP总量都超1000亿元,成都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最高,GDP总量为2800.6亿元,同比增长
11.1%。龙泉驿区和金牛区位居第二和第三,GDP总量分别为1504.4亿元、1472.9亿元。
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七,增速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坐稳经济第七城。
成都23区县谁进步最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五大功能区谁发展最快。
成都人均gdp
成都GDP四川全省第一,6城人均GDP超1万美元。
人均GDP方面,武侯区依然是全市第一,达到了18.40万,青羊区也超过15万,锦江区 、青白江区 、新津区 、金牛区、龙泉驿区也超过10万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简阳市的人均GDP低于6万元。
武侯区 18.40万元
青羊区 15.22万元
锦江区 13.96万元
青白江区 12.65万元
新津区 12.22万元
金牛区 11.64万元
龙泉驿区 11.18万元
成都市 9.51万元
成华区 9.21万元
郫都区 8.17万元
蒲江县 7.98万元
彭州市 7.71万元
温江区 7.11万元
双流区 6.91万元
都江堰市 6.82万元
金堂县 6.55万元
新都区 6.42万元
邛崃市 6.41万元
大邑县 6.15万元
崇州市 6.02万元
简阳市 5.55万元
成都gdp排名2021年
从上图可以看出,成都经济前三区仍由高新、龙泉、金牛领衔。
排名第一的成都高新区经济总量达2800余亿元,几乎是第五名武侯区的一倍之多。
预计到2022年末,成都高新区将成为成都第一个,中西部首个GDP总量突破3千亿元的城区。
此外,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雁塔区GDP达2725.2亿元,同期成都高新区为2800.58亿元。
不经意间,成都高新区已经超越西安雁塔区,跻身中西部经济第一区行列。
成都居首位 十个特大城市GDP
特大城市是指城区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根据住建部近期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和青岛这10个城市的城区人口处于500万到1000万之间,属于特大城市。相比上年,特大城市增加了1个,即济南。
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 新能源汽车产量较上年增长112.2%
粮食稳增产,饭碗端得牢。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农作物长势良好,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2%;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初步统计,油料、蔬菜及食用菌、中草药材产量分别增长0.3%、3.5%、8.5%。生猪产能持续回升,生猪出栏416.9万头,增长4.1%;存栏278.8万头,增长7.2%。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8.2%。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增加值前十大行业呈“9升1降”态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1.8%、21.2%、8.3%。重点企业生产增长较快,30户工业龙头企业产值增长30.7%。
去年以来,成都勇担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重大战略使命,全面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聚焦关键细分领域突破与全产业链推进并行。在企业生产制造中,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市重点监测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达52.2%,其中集成电路、光纤、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31.4%、78.6%、112.2%。产品销售渠道持续畅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9%。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251.8亿元
202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6.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4%。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9%;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1%,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0.4%、13.7%。
生活服务业持续恢复,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19.0%、9.9%。龙头企业带动明显,1~11月份规模以上30强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4%,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9.1%。
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下,成都市民的购买力持续释放。202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5.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868.1亿元,增长1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83.7亿元,增长27.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619.2亿元,增长44.0%;商品零售7632.6亿元,增长9.1%。
商品零售7632.6亿元,增长9.1%。商品零售稳定增长,16个限额以上商品门类中15个门类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其中限额以上汽车类、石油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8.8%、25.2%、19.7%。
互联网零售快速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2.7%,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达28.8%。消费结构持续改善,智能和节能环保类商品零售额保持较高增速,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169.7%、122.1%。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8%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222.0亿元
比上年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长9.9%——这是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跑”出的速度。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0%。工业投资稳步回升,增长9.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7%,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升至60.3%。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8%,占制造业投资的41.4%,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民生投资持续增长,公共服务投资增长43.8%,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89.0%。重点区域投资较快增长,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投资分别增长16.3%、20.0%、13.7%。
在外贸进出口方面,2021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2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出口4841.2亿元,增长17.9%;进口3380.8亿元,增长10.7%。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出口机电产品4247.8亿元,增长12.0%,其中笔记本电脑增长16.5%;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16.3%,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较快,实现进出口总额1828.3亿元,增长43.7%,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22.2%,占比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额2599.6亿元,增长16.8%。
新登记企业33.4万户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55元
聚焦市场开放、聚焦办事体验、聚焦项目建设、聚焦监管效能、聚焦法治保障,去年成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启动实施营商环境4.0版,市场主体活力被持续激发。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活跃,新登记企业33.4万户,比上年增长22.7%;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金额增长22.1%。
服务企业加快发展,资源要素保障稳定,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3.6%。交通运输平稳运行,2021年1~11月份全社会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2.1%、11.1%。发展质效持续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9个百分点;2021年1~11月份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3.4%、25.5%、25.7%;2021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3%、24.4%,两年平均增长22.4%、15.8%。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完成税收收入1272.9亿元,增长12.6%。
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26.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8%,低于上年0.15个百分点。价格水平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微增0.5%。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55元,比上年增长8.7%,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33元、29126元,分别增长8.3%、10.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1:1。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成都_知房居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hifangju.com/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