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发展至今,遇到了瓶颈期,但是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吗?我觉得这应该取决于大家看问题的角度。实话实说,房地产这才哪到哪啊?过去遇到的很多问题,但也顶多是青春期的烦恼,待成熟理性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不过我要说的是,过去的那股冲动、急躁冒进的劲儿可能就没了,那你说房地产到底会不会有更大发展呢?只能说不会像过去一味追求速度,不能只长个儿,以后要有内涵,要有高质量的发展。这么看来,传统的房地产模式就会过时,被时代淘汰。
我们看房地产发展还有几个指标,也是大家经常提到的,诸如人口问题,现在人口红利消失,是不是房地产就没有发展了?那有人就又说了,城镇化发展水平还差得很多,今后还有很多农村人进城,就要买房,就会拉动房地产发展。
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我们的房子够住了吗?
近日,《2021年新居住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根据2020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披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40多年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6.7平,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仅约为20.1到26.8平。
同样,去年央行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城镇居民家庭资产分化明显,家庭总资最高10%家庭的总资产占比为47.5%。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由此可见,我们在住房发展上是有重大进展的。但为什么人们的感觉总是不太符合这个数据呢?很简单,那就是被平均了。是不是平均数就没有意义了?当然不是。
我认为可以理解,毕竟调查是总体或者平均,而你是个体,你的感受可能会被平均。另外,96%城镇居民家庭而不是96%的城镇居民,这是有很大差别的,还有你就是被平均了,你一套房子都没有,但是有两套的大有人在。
平均数对国家制定房地产发展方针是有指导和参考意义的。不再搞大拆大建,而应该更注重分配机制的创新。倒不是说不用发展了,而是说从总量上够住了,至于以后该如何调配那是另一回事。
既然房子总量不缺,那就看该如何通过市场的手段去做分配。因为盖再多的房子只要人们的观念没变,炒房者就会利用这一点制造紧缺。只要刚需被炒房者牵着鼻子走,他们就有利可图。关键是如何通过市场或财税手段把闲置的房子逼向市场,形成有效的市场供给。
中介大佬左晖就曾表示:“中国人今天已经不缺房子了,基本已经解决了房子的居住问题。从全国的户房数量来看,房数已经超过了户数。所以我们今天的核心问题在于,房子的分布上不够均匀。我国住宅房屋的供应分布和人口地域分布,实际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似乎不均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像我前边说的,该如何把现有的资源通过一定的市场手段做到合理的再分配呢?
说这么多,购房者最应该关心的是如何能够有房住,住得起,这才是关键所在。可你要知道,即使房子供应上来了,可能大城市的很多人依然无力承担,所以,信心在于“住”而不是“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真的就能让你明白未来调控的核心。
毕竟未来解决住房的方式有很多,现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就是为了解除大家现有的这种顾虑。
作为购房者,该买房的当然需要买,不能因为有人说房地产发展红利没有了,就坐等房价降到你买得起。当然更不能因为还有大量人口进城买房,你就担心未来房价将大涨,而今天就不顾一切冲进去。
购房者真正地将成为购房者,你买的是房子,过去炒作的元素太多,未来房子将回归居住属性,过去你跟着炒房者的节奏,人家把房价炒上去,你进去了,结果人家跑了。应该说过去更多的是一种信息不对称,而如今这种套路越来越不能存在了。因为市场越来越成熟,制度也越来越完善。
炒房的空间越来越小,你会发现今年尤其如此。该不该买房,不用问别人,多问问自己需要什么,你的重心应该放在提升生活品质上,不仅在居住空间上,绿化、物业、公共设施等硬性外部配套及社区文化、邻里关系等软性外部条件同样都要关注。
如果你是称职的刚需,那就不要过多关注房价,也没有必要,因为该不该买房取决于你自己的需求,对于市场的变化,永远都是多方声音,如果你只听别人的,你永远都买不了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成都_知房居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hifangju.com/3500.html